咨询电话

15070094385

最新公告

各位领导朋友,新的一年里祝大家身心健康,万事如意,感谢您关注我的网站!
栏目导航
与我联系

与我联系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

手机:13907926725(江西)

Q Q:1099418324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勿让发表论文成为“职称人”的痛
2018-04-16

邓全生


记者冯正经报道: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就接到了三个与发表论文有关的帮忙电话。一个是战友请托我帮忙找人为弟弟代写一篇建筑工程类的论文,第二个是表哥问我能否帮助在镇中心小学当老师的表嫂找到在教育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渠道,另一个是在镇卫生院工作的同学吴某要向我借几千元钱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我与他们通完电话,心情都很沉重,特别是同学吴某的话语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申报副高职称职称的吴某,什么都已经搞定,就是欠缺3篇2500—5000字的论文,而且必须有一篇在国家级权威期刊上发表。他用一年多的时间伏案于书山文海撰写论文,写稿、投稿、退稿、再写、再投、再退、再写,却没有一篇被相关学术杂志社采用。刚开始,吴某还想着通过熟人找找杂志社的关系,但一条来自代发公司的短信让他茅塞顿开:十年发表职称论文经验,专业发表职称论文团队,300余家正规期刊合作加盟,发表职称论文快速搞定,是你评职称理想选择。之后,吴某联系到了该代发公司,花了2600元,不久就收到了刊物的2篇用稿通知书。之后,吴某又经人介绍联系到了一家代发国家级期刊论文的公司,对方说他的论文写得不太好,需要800元的论文修改费,另外有1500元审稿费和5000元的出版费。只要钱一到账,马上就会给他寄出论文录用的通知书。

同学吴某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已经多年没有去务工,小孩正在上大学,去年又东拼西凑20多万元钱在城里按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他不想失去这次晋升副高职称的机会,只好向我打来了电话。我讲述这件事情,无意批评同窗,因职称事关水平、地位、声誉、收入,职称高,工作能力就强、工资待遇就高,受尊重的程度也不一样,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都十分重视。

据了解,在职称评定的“老黄历”里,有些地方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申报中、高级职称,都要求必须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或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各级职称审验机关更是把论文作为审验重点。没有论文或论文未达到规定篇数者,即使学历再高,能力再强,业务再精,也一样会被淘汰。论文成了评定职称逃不过去的“硬杠杠”。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有不少行业主管部门一面对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提出必须在工作领域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要求,又一面创办相关的学术期刊,且几乎是篇篇收费。另外,指定在相关刊物发表论文和排斥内部刊物论文的做法,还在无形中带动了刊物版面费上涨。一些垄断行业的刊物正是看准了这种“行情”,收取一篇论文的版面费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

像吴某一样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是由于自己工作任务比较重,没有时间撰写论文;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圈狭窄,找不到论文发表渠道;或是由于论文质量不高,被期刊社拒之门外。他们迫于无奈,只好拼命钻门子、找路子,寻求能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希望能发表论文,拿到职称晋升的敲门砖。一些仅靠个人收入维持家庭生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是顶着生活的压力来支出评职称发论文的版面费。这极大地耗费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力,使他们身心疲惫,饱受烦恼,不仅难以安心工作,还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笔者认为,科研领域和理论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发表一些论文以资交流与借鉴,这无可厚非,也值得大力提倡。但是,刻意把论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硬杠杠”,忽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势必造成有能力、懂技术、擅管理、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不上职称,而能力和业绩平平的同志却可能较早获得高级职称资格。以教师为例,其主要工作应该是教书育人。在现实中,如果不看教书的成绩和育人的效果,只看发表了多少论文。就会使一些只知埋头苦干,踏踏实实上课的教师,因为没有精力去完成一篇论文,而只能望“职”兴叹。再比如医生,他们主要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救死扶伤的责任。这一巨大的责任决定了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敬业精神。笔者了解到,有些看病细心、经验丰富,临床经验一流的医生,几乎天天是从上班忙到下班一直在与病人打交道。有些医生平均每天做三四台手术,一天站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成为一线看病的中流砥柱。按理,这些人应该算是非常称职的医生。但他们却会由于没有精力撰写论文发表,而评不上相应的职称,甚至阻塞上升道路。这样就容易出现一种现象: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会再比技术、比能力、比业绩,而是只想为评职称而努力,削尖脑袋去比地位、声誉、收入。他们熬了初级熬中级,熬了中级熬副高,熬了副高还想熬正高。

当我知道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思进取,甚至有些不务正业地去找路子、整材料的时候,当我看到专业技术人员那茫然失措与无助而失望的表情、为发表论文而殚精竭虑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可以说,每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梦想着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大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和前途失去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

职称评定制度是促进各行各业尤其是科教文卫体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发现人才、建设人才队伍曾经起过应有的正面作用。然而,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和队伍现状的变化,这一评定制度逐渐显示出不适应的地方。职称评定的导向,应是通过这一平台,让专业技术人员更有劲头、更有动力地去追求知识,钻研业务,让职称晋升成为他们业务更加成熟、更加精深的标志。因此,职称评定应有多维标尺,对于侧重实践性工作岗位的工作者,注重工作实绩,降低论文在评定中所占比重;对于侧重研究性工作岗位的工作者,注重研究成果,增加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评价指标的权重。毕竟,一位教师论文写得再多再好,都比不上书教得好人育得好重要;一个医生论文写得再多再好,都不及取得临床医治成效重要。希望通过有效的职称评定机制,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按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贡献大小进行职称评定,让真正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得到应有的荣誉,让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成就感,促进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水平,掀起创新创业的新热潮。




上一篇:庐山品雾根茶
下一篇:2018首届九江诚信交流会3月13号顺利召开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LOGO白色.png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公安.png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