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说起治疗咽喉疼痛、咳嗽生痰的中草药,很多人都知道“川贝”(四川贝母),其实经过专家认定,“九江贝母”在药效上不输“川贝”,只是因为产量太小,难以市场化运作。11月23日,九江市非遗项目济世堂蔡式中医药与九江学院产学研合作基地在湖口县付垅乡举行揭牌仪式。为九江本土草药“九江贝母”和“水果黄精”打开了研学和增产的双效通道。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在大众预防、医疗救治和患者康复中的独特作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大众和专家认可。今年8月,济世堂蔡式中医药获得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这五六年来,蔡式中医药传承人蔡锦芳一直都在默默地重复着一件事:初春把“九江贝母”从山上搬下来,等到夏天再把它搬上山。“这种贝母的药用价值十分高,全国都十分少,目前在九江是野生的状态。我上山采药发现,因为环境的改变,野生贝母很难在山上自主发芽,发芽率不到20%。”这让蔡锦芳急坏了,他找来家人和徒弟们帮忙,每年春节过后,就背着背篓上山,小心地把贝母的植株整株挖出,再搬迁到山下,等到成功发芽茁壮,再挖出移回山里,“因为贝母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它只能在山上才能长得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九江学院生命科学专业的四名博士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九江贝母的效用堪比川贝,他们几番调研,向学院提交了申请。“我们考虑这个九江本土的中草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对我们学校的学科实践有很好的帮助,”九江学院科研处处长汪鑫说。

经过多方协商,蔡式中医药与九江学院正式“牵手”,在付垅乡凰山村开辟土地建立合作基地,就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走进基地,一座座透明的大棚包裹着一丛丛嫩绿的枝叶。每个试验田前方都用竹简简单标明该中草药的名称和药用功效。
中医药非遗在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对相关价值予以挖掘和激发,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据了解,该产学研基地不仅致力于培育“九江贝母”,还将深入研究药食同源的“水果黄精”等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希望在中草药市场上打出“浔贝”“水果黄精”等价值品牌。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文/摄)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