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特别报道 中国文化珍品、著名诗人、书法家郭淼彬草书长卷《鄱阳铭》捐赠联合国 (记者 冯正经)6月10日上午10时,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江西中山艺术馆内人声鼎沸,翰墨飘香,江西籍诗人、书法家郭淼彬诗书画全国巡展(南昌行)暨郭淼彬书法长卷《鄱阳铭》赠联合国南极生态保护基金会捐赠仪式在此隆重开幕。


郭淼彬,江西鄱阳人士,系当代中国美术家书画院院士、鄱阳湖国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文教中心创作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于2016年荣获世界华人书画艺术杰出贡献奖。郭淼彬多年来热衷于诗书画的创作。至今,他创作格律诗4000余首,楹联2000余幅,数量之巨属全国少见。且将自己的诗联进行书法创作,或与瓷器艺术相结合,创造不少精美瓷器作品。


郭淼彬诗书画曾在海南东方、海南三亚,浙江嘉兴,安徽合肥等全国多地开展,此次南昌展,以“美丽中国,生态江西”为主题,汇集了郭淼彬近期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近百幅。所有作品均系新作,均属首次展出。其中的书法作品内容既有赞美鄱阳湖风情的系列组诗,又有享誉中国茶文化界的系列咏茶诗,更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哲理诗。这些作品,大气、震撼、潇洒。无论诗词还是书画,一笔一画,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无不表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一景一物,一词一句,无不讲究继承与创新、变化与平衡、功底与兼容。无论章法、笔法、线条、墨色,都十分讲究美感和视觉震撼,更讲究照应、顾盼、协调与辩证关系。诗书画一体,字画同源。一个字就是一段诗意的绽放,一句诗就是一道无言的风景。笔走龙蛇处,隐约看到笔墨背后的一幅形象的画作、一座建筑与雕塑、一首豪放的诗篇 。它是笔者内心世界的诉说与表达,是其灵魂的诠释与速写。它浸透着作者对书画艺术的独特认知和对传统艺术的深刻感悟,寄托着艺术家对生活的向往。诗句行间、笔墨意韵无不流露着对世界、对祖国、对赣鄱大地热爱之情。


郭淼彬书画从艺术观感上给人以享受,同时通过作品的原创诗词内涵,以多重方式折射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揭示出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观之可感受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视觉上有着强烈冲击,艺术上能感受美的熏陶,心灵上能感应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鄱阳铭》由郭淼彬创作于2008年,全文2008个字,采取以点慨面、以文载史的巧妙创作手法,严格按照古代文字简约、语言洗练、内涵深刻的铭文要求,四字成句,逢双押韵,一韵到底。全篇以介绍鄱阳地理概貌、人情风物为主,用词瑰丽,字字珠玑,词以聚美,文以载心,是目前现代文学创作当中,韵文篇幅最长,韵脚最完整,读之朗朗上口、酣畅淋漓的铭文。此次郭淼彬受邀,将《鄱阳铭》创作成书法长卷,赠予联合国南极生态保护基金会,可谓中国一份文化珍品,是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如此草书长卷,古今书坛罕见。原创诗文草书长卷赠予联合国组织,这在中国书坛尚属首次。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