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2月10日下午,微博@军报记者 发布了一则【98抗洪前线,那位眼含热泪的将军走了!】的消息,缅怀董万瑞将军——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31集团军军长、98年长江抗洪前线总指挥,“为这位戎马一生、德高望重的老人祈祷,98年他泪送抗洪战士,我们泪别老将军,一路走好!”
不久,@人民网 @央广军事 等大V微博都转发了此条消息。
就在下午,许多九江人看到这条消息后,尘封已久的回忆被唤醒,他们纷纷转发这条消息,并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位将军。其中,一位网友写道:
那是1998年。滔天的洪水退去,送别抗洪战士的站台上,军列就要出发,一名面容黝黑的将军凝望车窗,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有洗净的士兵们,情不自禁,泪光闪烁。 他叫董万瑞,时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那年,56岁的他是原南京军区九江抗洪一线的前线总指挥。
董万瑞,1941年3月生,山西省翼城县中卫乡董家坡人,中共党员,中将军衔,原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提出《国防动员法》提案,98年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
1998年,滔天的洪水退去,送别抗洪战士的站台上,军列就要出发,一名面容黝黑的将军凝望车窗,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有洗净的士兵们,情不自禁,泪光闪烁。
他叫董万瑞,时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那年,56岁的他是原南京军区九江抗洪的前线总指挥。
九江决口的消息震动全国,他临危受命,飞赴一线,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
“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这是当年抗洪现场的一条标语。在中国灾荒史上,长江干提多次溃决,每次决口之后,人们只能望水兴叹。但1998年的夏天,在九江,将军和士兵用血肉之躯堵住了长江干堤决口。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了。
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部官兵跳入洪水中在荆江大堤险段抢险(资料照片)
那年,将军的儿子是抗洪队伍里的一名排长,父子同在一个大提上履行着“人在堤在”的誓言。
将军先后两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儿子。第二次看见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将军没有心疼儿子,却心疼自己的兵。他不止一次被身边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堵决口的英雄事迹感动得流下热泪。他让记者多写写奋战的官兵们:“你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列车徐徐驶离车站,送别部队时,将军再也抑制不住,含泪挥手告别。这就是那张刷爆朋友圈的珍贵照片。
照片记录的只是一瞬。那年,抗洪大提上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战士罗伟峰,连续7次下水救了7人。当他第8次跳进洪水中时,被一位老大爷死死抱住,动弹不得。危险之中,他抱住了一棵大树,使尽全身的力气,双腿紧紧夹住树干,让老人坐在自己的肩上。整整一夜,水涨一寸,他就将老人往上顶一寸,硬是用自已的肩膀顶着老人,一直坚持到天亮。
1998年抗洪抢险场景(资料照片)
那年,全军有110多位将军指挥抗洪,仅原南京军区就先后有60多名将军来到抗洪第指挥战斗,原南京军区还有1500多名师团领导干部靠前指挥。
那年,在抗洪抢险的许多参战部队面临编制撤销,人员即将转业复员。团长王纪凯明知自己将列入编外,接到抗洪任务后却说:“我不知道以后会干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该怎么做。”他带领部队坚守艰险的地方,竖起一块生死碑:“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抗洪归来,将军和抗洪勇士们的身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将军的那张老照片和1998年的抗洪故事依然不时被人们提起,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是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那年,大街小巷不停重放着旋律悠扬的《为了谁》。那些满身泥泞、疲惫不堪却又坚毅无比的身影,在许多孩子心头播下了军绿色的种子。后来,我和许多1998年还在懵懵懂懂的孩子一样,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军校。
只是,当昨天的孩子成长为的军人,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却离开了。
美名留九江
燃烛送将军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