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香港经济导报江西频道网讯(陆丰 冯正经) 众所周知,数字经济蕴含巨大发展机遇,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江西省政协委员杨西、刘武爱、朱留洪、洪碧霞、唐进波、李平球等人,对九江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以下简称鄱湖科技城)数字经济聚焦区的建设提出建议,他们建议,要在省级层面上,对鄱湖科技城的组织、机制、政策、用地等方面予以多方面发力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1.组织保障。强化省级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与专项人才对鄱湖科技城的政策联动和精准对接,确保数字经济工作在组织保障方面顺利推进。
2.机制保障。除九江市层面出台的管理、运行等保障机制外,按照“封闭运行、先行先试”的要求,省级层面应尽快给予鄱湖科技城更加灵活、更具创新的机制执行支持。
3.政策保障。鄱湖科技城已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鄱阳湖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了供应链管理公司,搭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配套建设了首批1200套人才公寓,引入了物联网无线模组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项目,为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的高新企业提供了运行发展的基础支撑,但是,这些与鄱湖科技城肩负的任务要求还远不适配,省级层面的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应给予鄱湖科技城专门的配套支持。
4.用地保障。目前,科技城封闭运行区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纳入濂溪区总规模予以单列,符合使用九江市级调剂库指标条件的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由九江市级协调支持解决,虽然解决了鄱湖科技城目前的用地需求,但从聚焦发展和倾力打造的角度出发,省级层面应给予鄱湖科技城更多、更新的用地保障和政策支持。
据了解,为重点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分享经济、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成为未来引领九江、推动江西、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绿色、智慧、创新型科技产业新城,2017年4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了九江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该科技城位于九江市主城区东部,地处庐山门庭、长江之滨、鄱阳湖畔,揽秀山江湖城于一体,规划建设面积158.53平方公里,拥有长江岸线15公里,鄱阳湖岸线32公里。自设立以来,九江市举全力打造该城,以期成为“科技经济特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已建成和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7个、科技研发类项目9个,总投资70多亿元,起步区建设面积10.9平方公里,目前科创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该项目总投资8.3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一个科创综合体平台;科技城新产业综合体项目已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近20亿元的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九江中心已落户科技城。迄今为止,科技城已引进科技企业7家,总投资约36亿元,进驻了3家研究院和2家院士工作站。
记者从2019年7月制发的《九江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规定中了解到,要把鄱湖科技城作为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高质量打造九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示范新区。具体建设目标是:
一是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高速、移动、互联、安全、全覆盖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物联基础设施,高速光纤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全面覆盖整体科技城,实现5G网络商用、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建设实现全域覆盖,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和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是数字产业培育壮大。计算机、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MR、5G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初步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数字企业,形成完整的数字产业生态链。
三是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以科技城为核心引擎,催生带动推进全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全面展开,并把产业数字化技术推广辐射到全市。
四是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强。加快在科技城内推进“智慧九江”应用示范建设的步伐,实现科技城内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一网通办”平台上线,政务数据实现100%共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完成率高于85%。
为实现上述目标,鄱湖科技城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产业需要政府与市场“合体”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传统的产业基础上,需要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植根于传统产业,但其运行又具有新经济特征,有着独特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基地建设应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需要聚焦重点、聚焦高端数字产业,结合地方产业优势,打造有区域特色、有产业带动力、能发挥产业辐射作用的数字产业群。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