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4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主办,莆田学院、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莆田市文广新局、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湄洲岛管委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承办的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图为研讨会现场。(湄洲日报驻京记者 朱志敏 摄)
编者按:
近日,“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的表述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社会产生热烈反响。4月16日,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主办, 莆田学院、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莆田市文广新局、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湄洲岛管委会、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承办的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研讨会上,莆田市委副书记陈立华与来自北京、台湾、山东、福建等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一道,围绕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妈祖文化与互联网传播及文创产业培育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全面、深入的交流与研讨。现刊发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
孙若风:文化部重点支持妈祖文化保护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这其中不仅是经贸合作经济发展方面的考量,还有文化交流的需要,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研讨会上,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首先从政策层面解读海洋文化在“一带一路”、“海丝之路”上的重要意义。他说,以妈祖文化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体现了海洋精神的“和平”“和谐”“包容”,更能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妈祖文化中体现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频繁的各种活动往来提供了稳固的文化条件,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孙若风表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曾经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发展合作协议》,妈祖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被纳入协议内容。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乃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部将继续支持莆田做好妈祖文化工作。

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王忠:国家专门出台《纲要》助推妈祖文化传播
“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海洋文化建设,国家海洋局刚刚出台了《全国海洋文化发展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保护海洋文化遗产,促进海洋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合作,构建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积极推动海洋文化事业发展。”在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忠看来,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峡两岸精神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妈祖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忠在研讨会专门介绍道,在《全国海洋文化发展纲要》里面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怎样推进海洋文化研究的内容,提出要积极构建海洋文化理论体系。开展海洋文化理论、海上丝绸之路与现代海洋文明以及妈祖海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弘扬中华海洋价值观,而且对妈祖文化该怎么整理,该怎么建设,怎么推进都有具体的考虑和安排。
王忠表示,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是国家海洋局专门负责海洋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机构,十分支持莆田在推动妈祖海洋文化研究和传播上所作的工作和努力。接下来,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对接合作,把妈祖文化这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一步宣传推广好,让妈祖文化为代表的的海洋文化为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
王震中:做国家需要的事情越做越有劲
“三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莆田学院合作共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这三年来,双方在研究和弘扬妈祖文化上做了不少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王震中表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既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也牵动着国际格局变化,其中就包括了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对妈祖文化的阐述,足以显示妈祖文化所处的重要地位,如今妈祖文化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更说明了妈祖文化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妈祖文化工作,正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所以,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做国家需要的事情,仅此一点,就让我觉得‘越做越有劲,越做越有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王震中认为,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契合共振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来源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妈祖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象征,它对世界宣扬的是和平共处、交流互进的理念,所展现出的海洋观对建设和经营海上丝绸之路是大有益处的,通过进一步发挥妈祖作为海上和平女神、海上文化使者的作用,将赢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欢迎和信任,各国共同建设一个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
郑筱筠: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文化战略支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郑筱筠是专门研究世界各种宗教文化的顶级专家,在她看来,妈祖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阐述,那就是“文化战略支点”。
郑筱筠说,她通过研究妈祖文化在国内和海外的传播情况,可以确信它早已不是区域性的文化现象,而是超越莆田、超越福建,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上的一个海洋文化的象征,妈祖文化更具有一种全球文化的一种象征,那在全球的命运共同体的打造过程当中,妈祖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文化使者,所以打造好妈祖文化这个品牌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有信心和决心把它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文化战略支点。
郑筱筠认为,打造品牌之后还应该再提升品牌,毕竟要打造一个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化交流机制合作机制。要让信仰妈祖的全球华人有一个地域的归属感,有一个文化的认同感,必须要让信众觉得湄洲岛就是中心。
郑筱筠说,在当今世界,全球宗教信仰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0%。当我们一带一路往外走的时候,必须重新考虑我们怎么样和国外那么多的几十亿的宗教信徒打交道。而我们的海洋文明并不像西方海洋文化要去侵略其他的领域,所以要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对外的时候一定要互惠互利,只有利益均衡了才能够团结全球的华侨华人,妈祖文化就是最合适的文化使者。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重视“海丝”文物的挖掘整理工作
“30 年前,我曾经去过湄洲岛,当时去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妈祖庙重建的设计工作,几次到岛上,而且最长一次在岛上住了半个月,所以对岛上那个时代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的开场白就直接点出了自己与湄洲妈祖祖庙的渊源。
“我们国家有很多民间信仰,比如关公文化,也传播到了海外,但是就影响力而言,最大的还是妈祖文化。”沈阳表示,因为自己承担了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在研究中深切感觉到妈祖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与它本身是一种平民文化密切相关,这是老百姓对自己祖先的一种崇拜,所以它可以这样深入民心。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上世纪 80 年代那会儿还没有直通,海峡两岸往来还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可即便如此,也经常会有台湾的人坐渔船到湄洲岛上去祭奠妈祖,可以说,妈祖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
“只要有水的地方、有海的地方、有华人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妈祖。这体现的是妈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它在海丝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发现妈祖文化传播路线与 ‘海丝’发展轨迹几乎一致,这也印证了妈祖文化是 ‘海丝’的精神支柱。”沈阳认为,莆田要继续重视对 “海丝”文化及文物的发掘与整理,奠定莆田在 “海上丝绸之路”中应有的地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向勇:花大力气开发妈祖海洋文化资源产品
在出席研讨会的众多专家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也跟妈祖非常有缘份,4 年前他参与莆田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还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文化叫做莆田》。
向勇说,妈祖文化是东方式的海洋文化,区别于西方的海洋文化。特别是妈祖温良、慈善、大爱的东方海神形象与西方的海神形象有非常大的区别。而莆田拥有妈祖文化这样的世界型的文化资源,是十分难得,要加倍珍惜。
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承创新,向勇认为,应当要与中国人面临现代化建设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要相融合。因为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括了很多的层面,既有世俗的层面,也有精神信仰的层面,所以传播妈祖文化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便捷融合在一起。
在向勇看来,妈祖文化正好是一种可以把文化阶梯性和地理阶梯性融合非常好的文化,所以要做好妈祖文化价值的一个生态转化,莆田在妈祖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艺术创作、媒体传播、创意设计上做得还不够,接下来,妈祖文化与文创产业的开发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要花大力气开发妈祖海洋文化资源产品。同时,要继续强化妈祖的神圣性和湄洲妈祖祖庙的唯一性,湄洲岛需要做好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书记
唐金楠:打造妈祖文化系列IP品牌矩阵
“当前IP概念非常火,而妈祖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IP。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简单来说它就是内容,优质IP可以等同于好的故事和角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唐金楠认为,妈祖文化已经具备了优质IP的特质,剩下的就是要努力去打造出非常优秀的妈祖文化IP产品。
不过妈祖文化传播及其产业发展不能走老路,得有新意,唐金楠认为,可以用众创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妈祖文化资源的打造,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不仅要有学术界的研究,还要有年轻人等新兴市场力量,因为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新思维新思路将进一步激活妈祖文化,比如妈祖文化主题乐园也可以发展成“迪斯尼”的样式,应当有现代化的观念和生活化的理念。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协同发展的思维,成立文化联盟、产业联盟、艺术联盟、金融联盟来共同推动妈祖文化平台的建设。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曲金良:发挥老百姓在妈祖文化传承中的主体作用
“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一开口就给妈祖文化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他看来,妈祖文化是全世界华人海洋信仰文化的重心,也是海峡两岸海洋信仰文化普适化、生活化的集大成者。
但是对于当前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式,曲金良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与海峡对岸台湾各地一直以来主要由妈祖信众团体组织主办,“万人空巷”的信众参与的妈祖文化节会不同的是,我们目前所举办的各类“妈祖文化节”,大多还是由各地政府主导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行为。
曲金良认为,妈祖文化说到底是老百姓信仰的文化,所以在今后妈祖文化的推广中,要发挥好和重视好老百姓的主体作用。妈祖文化热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进一步普及传承、深入人心,归根到底,在于民众对妈祖的信仰在民俗层面上能不能升温、“落地”。这是妈祖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台湾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董泽平:“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海丝之路”妈祖先行
“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就是妈祖文化,在两岸交往过程中,妈祖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台湾,从小到大只要妈祖的活动都会吸引全球很多重要的侨领回来,因为有一个叫做妈祖的大家长呼唤她的孩子回家。所以大家只要一谈到妈祖,真的都觉得我们就是一家人,这种感觉非常地强烈。”由于从小感同身受,台湾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董泽平说到妈祖的时候情感很丰富。
董泽平表示,实施 “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文化要先行的话,那么在 “海丝之路”上就应该是妈祖先行。未来妈祖文化的发展应当要更加生活化,可以互联网+妈祖文化、文化创意+妈祖文化,妈祖文化要与科技等各种新的元素互相融合,韩流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现在韩流变成韩国文化的一个先驱,只有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才可以让这个妈祖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国家海洋局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
张海勇:整合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的研究力量
“今年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 《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积极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的传统海洋文化,构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 国家海洋局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张海勇在研讨会上透露,为了加上这句话,当时跟文化部协商了很久最后才加进去的。
张海勇表示,妈祖文化是我国海洋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海洋局自然大力支持莆田开展相关的工作,让妈祖文化在海丝之路当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不过他希望莆田能够争取把妈祖文化在海丝沿岸国的传承和弘扬的项目让发改委纳入到重点任务清单里面去,这样工作就有了落地点,开展起来也将更加顺畅。
与此同时,张海勇还建议,要整合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地区科研结构的研究力量,设立妈祖海洋文化研究课题举办妈祖海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等,鼓励和引导以妈祖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旅游项目,巩固和提升海峡两岸之间和海外华人之间妈祖文化作为精神桥梁和文化纽带地位的作用。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沈望舒:妈祖文化走出去要善于“讲故事”
“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能力导向、绩效导向这五个导向是我们现在研究妈祖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沈望舒认为,目前在宣传推广妈祖文化过程中还很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所以首先要学会讲故事,拥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沈望舒表示,妈祖文化虽然底蕴深厚,但我们依然要内容为王,要填充属于哲学传播价值的东西,而不仅仅靠悠久的历史和香火的旺盛。要从祥瑞、祖源、惠海三方面下功夫,传播力一定要有魂,确实可以感召人、可以吸引人、可以凝聚人,能够感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和千山万水。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人才和团队。沈望舒说,“人才是关键,队伍是基础,要有那种真正热心的确确实实的有能力的干成事的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产品和服务。要把妈祖变成一个供应链,一个价值链,某种程度上的产业链来培育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玉玲:双轮驱动才能更好地弘扬妈祖文化
“文化要挖掘得越来越深,我们的产业要做的越来越强。只有产业做强了,才能够让我们莆田或者是让我们妈祖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所以只有双轮驱动才能更好地弘扬妈祖文化。”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玲认为,妈祖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发展。在她看来,莆田除了要成立妈祖文化研究学术中心和交流中心,还应该成为妈祖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心,把莆田的工艺美术产业融合进来,而且要能够和时尚结合,产品设计现代时尚,能够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张玉玲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妈祖文化在传播方式和载体上要更加注重新媒体的事件传播,比如妈祖金身巡游就是一种很好的事件传播,把妈祖文化做成一种文化嘉年华的形式,与老百姓的生活结合起来,吸引年轻人参与进来,年轻人是最有消费能力的,所以传播过程中要凸显精准性和精准化,而且也可以针对儿童市场和女人市场开发相应的妈祖文化产品,也可以和体育产业结合起来,希望妈祖文化这样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真的能够做成一个世界级的文化产业。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姜波:原生态保护好妈祖文化“海丝”遗迹
“妈祖信仰的相关遗迹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重要的关键的议题,目前确定有30多个点列入这个申遗的计划里面 , 其中有三个是跟妈祖有关的 。”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姜波认为,遍及莆阳各地的大量文物 、遗址提供着有力佐证 ,可以说从唐宋开始,莆田就与 “海 丝 ”有着密切关系。莆田港口群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出发地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孕育了 “海丝 ” 最主要的保护神妈祖 。到了明代 , 妈祖信仰更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而广为传播。
“所以,政府要重视,把现存的文物保护好 。要原生态保护,投入资金 ,发挥 ‘海丝 ’ 文物的历史作用,其次要成立机构,组织人员整合资源收集资料,助力妈祖文化的扬。”姜 波对此寄予厚望。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国华:注重用互联网精神传播妈祖文化
“莆田人这么聪明,更应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精神,开放共享、跨界融合 、 互 联互通 。” 研讨会上 ,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教授王国华毫不吝啬自己对莆田的好感,在他看来,莆田人会读书,还会做生意,莆商现在遍布世界各地 。
王国华表示 ,他在美国期间研究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他发现美国人传播文化 总是站在全球的角度 , 站在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美学价值观的提升的角度,所以全世界都 非常乐于接受 。那么,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播妈祖文化, 就一定要有互联网的精神,必 须要用新的技巧和新的方式 ,来打动现在的年轻人 。
本次研讨会涉及面广,受到广泛的关注支持,大家各抒己见,不同的视角、独特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成为最大的亮点。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赵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朱昌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程师朱伟也都分别围绕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妈祖文化与互联网传播及文创产业培育等方面发言。他们认为,要把妈祖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放到服务于国家和当地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去进行,要拥有一个全球的视野,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精神,可以建设一个社交平台网络社区,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融。(湄洲日报记者 朱志敏)
冯正经转载
版权所有©冯正经 技术支持:
备案号:赣ICP备1601015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262号
联系人:冯先生 手机:15070094385(江西)13907926725(江西) 地址:中央电视台梅地亚新闻中心B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