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港口镇张公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24
【今日头条转载】
九江柴桑区港口镇张公殿的历史悠久,该殿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期间几经毁损后重建,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公殿建筑被毁,八十年代修复,但难恢复其昔日荣光。张公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长江边,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江北全景尽收眼底。

相传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曾经驻扎在港口镇,该镇有个地名叫洗心桥,据村民介绍,此地原名叫洗马池,是朱元璋洗马的地方。古战场的硝烟和战马嘶鸣声已散去,如今的洗马桥,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人民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关于张公殿道观的来历,附近村民都是听祖辈的口口相传,当年朱元璋在这里驻扎时,有个疯颠颠的人在镇上流浪,他不时给村民指点迷津和帮助村民治病,当地的村民都很感激他。后来朱元璋的部队开拔后,这个人就消失了,听人说是帮助朱元璋打仗去了。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曾经派人来查访这个疯癫人的下落,据说,这次出战陈友谅,果然如周癫说的很顺利。剿灭了陈友谅后,朱元璋四处派人寻找,有人说在庐山出现,周颠从仙人洞右侧的锦绣峰修炼成仙了,周癫没有再出现过。村民都认为是张天师下凡,就盖了这座张公殿祭拜。后来到了1975年左右的时候,镇上又出现了一个疯颠颠的外地人,除了帮村民治病还每天说天下要太平了,和当年的周颠人说的如出一辙。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村民才醒悟,说张天师又来了。于是在80年代的时候,当地村民自发集资重修了张公殿道观,此后香火更甚。
如今的张公殿,道教信众众多,影响周边和江北地区,每当有大型活动和做大型法事,由于场地限制,往往只能分几天几场来做,碰到风雨天气,很多信众只能站在雨水中参加道教活动,但是众多的信众却风雨无阻。
据道观主持介绍,道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道教文化和发展道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道教事业的"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益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键 )